生活与艺术间的距离有多远,或许做一名咖啡师就可以释义

  • 2020-09-14
  • 中赫时尚
  • 1719

       生活与距离的差距到底有多远,其实喝一口咖啡就能给你答案,咖啡师培训是新生活的培训项目。

 


究竟生活与艺术间的距离有多远,或许做一名咖啡师就可以释义。

无论是精品咖啡爱好者,还是单纯的咖啡猎人,他们共同践行着一段内心独白:「Everybody drinks coffee. And everybody drinks differently.」

所有的荒诞离奇与不可思议都可以在咖啡杯前发生,所谓“咖啡生活”,大概就是秩序偷懒的片刻。究竟生活与艺术间的距离有多远,或许抿一口咖啡就可以释义。

在入秋的天气里,无论是天高气爽的清晨,还是阴雨绵绵的午后,都能让被沉寂已久的人们想念那高温泡泡的咕噜声。

01那些用生命喝咖啡的“怪诞”名人

日常生活中喝咖啡的理由有很多。有的人痴迷于它的香气,那一口醇香回味无穷;有的人为了提升生活质量,享受简单的快乐;还有人放纵咖啡因在大脑里释放,带来一天的好精神......在名人圈子,有些疯狂的人却是用生命在喝咖啡,至死方休,为艺术奉献生命,沉重而高尚。

 

巴赫

早上不喝咖啡的话,我就像块干瘪的烤羊肉。


著名的巴洛克音乐家巴赫是个咖啡瘾者。他曾经在1732年的时候写过一幕音乐短剧,叫《咖啡康塔塔》。当时维也纳开始流行喝咖啡,但价格不便宜,所以喝咖啡某种程度上被妖魔化成一种不良习气,普通市民的家庭都限制自家年轻人去喝咖啡。这幕短剧就是巴赫受此启发写成的。

伏尔泰

如果咖啡是毒药,那它是慢性的。


著名作家伏尔泰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咖啡上瘾者。据说他有次一天喝了40-50杯咖啡,即便那是咖啡和巧克力的混合饮料。尽管他的医生曾警告他总有一天咖啡会害死他,伏尔泰还是活到了80多岁。

巴尔扎克

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,豪饮咖啡20年。
 
巴尔扎克是一个视咖啡如命的人,他有句名言“我不在家,就在咖啡馆,不在咖啡馆,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。”他说他将死于三万杯咖啡。但有人做过统计,巴尔扎克一生饮下咖啡五万杯,平均每天6~7 杯。

威廉·哈维

英国著名医师,发现血液循环原理的他在临终前,请求律师拿一颗咖啡豆给他。
 
端详许久后,他说道:“没想到这颗小小的咖啡豆,却是幸福和价值的源泉所在。”之后,他请求律师帮他立下遗嘱,捐款给伦敦外科大学,捐款的数目等于他一生用来喝咖啡花的钱。他还请律师转告受赠予人,在他每月祭祀的清晨喝咖啡来纪念他。

克尔凯郭尔

不管怎样,我都珍视咖啡。
 
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喝咖啡很爱放糖,泡咖啡时用一只巨大的勺子放糖,每次剂量大概是30块方糖。然后把黑咖啡倒进去搅拌。据他的秘书说,克尔凯郭尔有50个咖啡杯,每个不重样,每次喝咖啡他都会选一个,并且对自己的选择做一番合理的哲学解释。

梵高

夜间咖啡馆是让人疯狂、让人毁灭、让人犯罪的地方。


最后,梵高将自己的一只耳朵割掉,完成了自己的肖像画。给自己的监护人弟弟留下一份遗嘱后,就自杀身亡了。在遗嘱中写到:“我相信,在我死后,会在咖啡馆举办我的画展的。”1996年,在他死后的106年,他自杀身亡的拉武咖啡馆里,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梵高画展。

 

02咖啡:逐渐变成低调的必需品

为了拯救清晨睁不开的眼皮、上午合不拢嘴的哈欠和下午垂在键盘前的脑袋,必须用咖啡灌溉自己,简单粗暴地阻止肉体向睡意低头,制造出一个神志清醒的世界。

低调的咖啡,全国消费量12年内增长500%,且每年还在以15%~20%的速度增长。即使生活不易,只要端起咖啡,就能屏蔽所有千疮百孔。奶茶只是间歇性地被翻牌,咖啡才是不可或缺的硬需求。75.3%的咖啡是被20-35岁的年轻人买走的。咖啡续命,是年轻人为自己开的中药。


 

03尝试来一杯属于自己的咖啡?或许还可以去开店?

有的人选择去做咖啡师,调制出一杯杯带着记忆的独特味道;有的人则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开咖啡店,将梦想与事业结合。

近几年开始,国际咖啡师认证课程逐渐成熟,精品咖啡的普及与文化推广,如同催化剂一般逐步细化了“职业功能”——烘焙师的独具匠心;杯测师的抽丝剥茧;咖啡师的一丝不苟......构成了咖啡产业中的诸多重要环节。

作为一名专业的咖啡师,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吧台从业者,而是要对咖啡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指导。


 

 

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

  1. 咖啡
  2. 咖啡师
相关课程
相关资讯
有人说爱乐压只适合野外且做不出好喝的咖啡,你怎么看?
咖啡师如何打造个人IP?直播?短视频?还是有质量的沟通能力吧!
咖啡店运营之魂:第三空间设计决定客流量
中赫时尚咖啡梳理盘点:2018咖啡产业大事分析
咖啡的法则:如何留住顾客聊一聊?地产高管、全职妈妈都看好它!